单项预算编制造成工程项目亏损的因素有很多,不仅客观环境的影响,管理层自身的主观原因才是核心。面对严峻的行业大环境,个体的确无能为力,只可以多从自身找原因、想办法。接下来归纳工程项目亏损的11大主观原因。
(1)无成本控制目标或者没有执行
绝大部分亏损的项目部,压根就没有成本控制的总目标,有的尽管有,但是却没有严格执行,所以使项目部的成本处于失控状态。
某个项目部在工程开工后,对工程实行成本预测,以及明确了分项工程成本、分类成本与工程总成本目标。到工程竣工时,除了固定费用(包括上交的管理费、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大修费)等项目没有超出测算的成本外,人工、材料、燃料、配件和项目部间接费等可变费用全部都出现超支。
这其中最主要的是材料与配件的超支,其实际成本相比测算成本高出50%以上。就算考虑变更设计增加成本的因素,以及把变更增加的预算费用全部计算为成本,其实际成本也要相比测算成本高出30%以上。
为何固定费用能够控制,而可变费用并没有获得控制?这问题就在于没有严格执行成本控制的总目标,分项工程成本与分类成本的控制没有落实,进而致使总成本超支。
(2)材料、构配件制度不全
①超额采购
在亏损的项目部中,购买材料、配件(以下简称为材料)无计划的现象比比皆是。倘若是有经验的材料人员执行采购任务,则材料的采购数量也不至于超出太多,不会产生太大的损失和浪费。部分项目部尤其是亏损项目部的材料人员毫无经验可谈,采购材料非常随意,超定额购买习以为常,采购数量的多少全就在于项目长甚至是材料员,其结果必然是材料的积压、超支。
②人为操纵价格
在材料采购阶段,价格偏高与部分材料的质量达不到标准,又是一个工程项目亏损的因素。
鉴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材料的价格多变,任何有经验的材料人员都很难掌握相对合理的价格信息,再加上销售材料的单位(以下简称为销售商)采取回扣、好处费等吸引采购人员,进而使项目部难以购买到价格相对合理的材料,提升了工程项目的材料成本。倘若个别采购人员有意舞弊,将材料价格故意提高从其中牟利,则项目部的损失会更大。企业预算编制的起点是
此外,因为一些企业信用等级的降低和现金周转的需要,这让销售商非常在意是不是以现金购买材料,进而使现金与非现金购买材料的价格相差较大,最高时可以相差10%以上。而项目部鉴于资金紧张,或者是采购人员不会计算采购材料过程中的资金成本,最终购买了高价材料,继而增加了工程项目的成本。
③质量不达标
因为部分采购人员对于材料的质量标准所知甚少,购入了一些达不到质量标准的材料,造成实际消耗的材料数量增加,引起成本超支。
④收发制度形同虚设
在材料验收、保管、出库阶段,一些项目部根本就没有收发制度,材料采购人员购买的材料无人验收,更没有实物账,故而就谈不上保管和出库;或者是尽管有收发制度,但验收不及时、不认真,保管形同虚设,账物不相符,谁拿谁用,最后一笔账列销。
尤其是砂石料、砖瓦等地材,有的项目部自始至终没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以购代耗;严重的甚至用虚假的材料发票报销,而压根就没有购买材料。
⑤没有按照定额发料
在材料消耗阶段,大部分亏损的项目部不根据定额发料,施工人员要多少给多少,造成多发的材料不是被浪费扔到工地,或是被工地人员偷偷卖掉,很多能够回收的废料更无人管理。比如把工地剩余的钢材和钢模板擅自处理,或将收回的材料款私分。
(3)承包措施不配套
有的项目部在承包方案中规定完成多少任务发多少工资,不过对材料的消耗与设备的使用、维修没有明确要求,形成包工不包料、包盈不包亏,最后是任务完成了,然而材料费超支了,设备的性能下降了,整个工程亏损了。
有的项目部尽管在承包方案中明确了单位工程量所包含的材料和机械费用,不过材料价格相比承包方案中的材料价格高,进而致使承包流产;有的项目部尽管承包方案合理,但是计价不及时、或者无法按照承包方案进行兑现,致使承包无法进行下去。
(4)分包工程存在漏洞
①对劳务分包队伍,没有采用严格的定额发料制度,造成随意使用材料,引起材料超支。
②对分包队伍施工的部分工序的工程量重复计价,造成多拨工程款。财政预算编制中心待遇
③对分包工程的价格十分随意,没有重新根据定额和预算标准进行计算,仅随便定一个提取管理费的比例就万事大吉,最终提取的管理费远远不够补偿投标所开支的费用。
④不考虑中标价格,把工程以高于中标价的价格分包出去(并不是中标价偏低的原因),产生巨额亏损。
⑤大量使用分包队伍,造成超拨款、分包队伍欠款等现象不断出现。
⑥挂靠多个外部单位,仅象征性地向收取一点管理费,最后挂靠单位一走了之,所有的善后费用(如工期、质量、挂靠单位以项目部的名义购买材料所欠的货款等)全部由被挂靠的项目部承担。
(5)严重的质量问题
亏损严重的项目部,几乎全部存在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进而致使返工、修复、推倒重来等重复施工的现象发生。这些情况造成了无效工程量增加,亦加大了人力、材料、设备的投入,最终增加了成本支出。
(6)施工设备利用率不高
一些项目部对所承担的工程心中无数,为了确保施工不间断,盲目购置或者从其他项目调入大量设备备用,甚至是购入一些本项目不需要的设备,进而导致设备长期停用。既占用了宝贵的现金,使施工生产所急需的人、财、物无法及时到位或增大财务费用支出,又增加了折旧费和设备维修费支出,导致项目部的成本急剧增加。
(7)施工安排不合理
①无法合理地配置人力、材料、设备等资源,造成窝工浪费。
②施工安排不合理,可以一步完成的,实际上进行了二次、三次才完成,从而导致返工。
③施工顺序颠倒,增加了很多无效的人力、物资和资金投入,造成成本大幅度增加等等。
(8)安全事故较多
在亏损的项目部中,多数项目部都发生过程度不同的安全事故。轻伤影响员工上班,增加人工费支出。重伤既影响员工上班,增加人工费支出,还必须开支医疗费,增加间接费支出。死亡事故既增加了巨额抚恤费支出,直接增大成本支出,又可能影响员工情绪,降低生产效率。二级预算编制
(9)间接费控制不力
在亏损的项目部中几乎都存有这个问题,在这当中最主要的是办公费、差旅费、交通工具费和业务招待费失控。办公费开支没有计划,谁想买什么就买什么,高档的办公用品随意买,手机费用惊人。差旅费没有标准,飞机随意坐,高档旅馆随便住。擅自扩大业务招待费开支范围,提高开支的标准,即便是招待内部人员亦动辄到高档饭店就餐,造成招待费逐年增加。
(10)财务管理混乱
所有亏损的项目部,其财务管理无一不存在混乱现象。主要表现在:
①没有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
一些亏损项目部的所有收支业务是由个别领导和财务、计划、物资等人员把持,并不是靠制度来决定开支、靠监督来约束开支,因而导致所有开支无计划,工程盈亏无人知。
②资金管理混乱
设立多个银行存款账号,却又不及时核对清理,银行收付凭证不及时入账,白条不入账而顶抵现金,其结果是材料无法及时入库,个人欠款无法及时清理,银行存款和现金账款不符,巨额成本隐匿在银行存款和现金余额里,从而导致工程前盈后亏或者整个工程亏损。预算编制专题会
③债权债务的确认不准确,结算不及时
有的项目部对销货与分包单位,既在债权方记录预付的货款和工程款,又在债务方记录应付的货款和工程款,不过在结算时因为记账不及时或者不认真核对,最后多付了货款和工程款,形成损失。有的项目部对应收款项不及时清理,后由于欠款单位无款、破产或超过追索时效,致使应收款没办法收回,造成损失。
④收入、成本的计算不准确
有的项目部不知道怎么计算工程结算收入,将合同金额计算为计价收入,之后计算盈亏,产生前盈后亏。将拨款当成计价收入,使项目部各期的盈亏不实,倘若建设单位欠款数额较大,则项目部会形成虚假的亏损。
有的项目部不知道怎么计算成本,将应该计入成本的费用漏列,比如,应提未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和职工福利费、应上交的税金、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和上级管理费、已经使用但还没有支付的材料费、应发未发的职工工资等,进而导致成本不实、盈亏不准。预算编制说明书
有的项目部未按照规定结转成本,把应当由后期负担的成本提前计入成本,或者将应由本期负担的成本转到后期,影响了成本的真实性。
⑤会计基础工作差
审核会计凭证不认真、不仔细,凭证的手续不完备,报销依据不充分,登记账簿不及时。会计科目使用错误,各项会计数据的记录不真实、不准确,失去了记账的意义,影响成本的计算。
(11)合同管理混乱
在亏损的项目部中,大部分的项目部没有合同管理的意识,对购货、雇用人员、提供服务、分包工程、承包工程等合同知识知之甚少,合同管理混乱。跟对方签订只有小写金额的合同,在对方篡改小写金额诉至法院时,因企业证据不足而败诉。与对方签订只有数量没有单价、只有单价没有数量,或者只有数量、单价没有总价的合同,导致官司不断,亦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信誉。责任成本预算编制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