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康怡司法鉴定中心【1】路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前的工作主要涵盖了组织准备、物资准备以及技术准备这三方面的内容。
组织准备工作涵盖了建立健全施工组织管理机构,制定施工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落实责任。组织准备好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技术准备工作涵盖了施工前的现场核对调查,全面熟悉设计文件,按照核实的工程数量、工地特点、工期要求以及设备准备情况等编制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计划与技术交底。
物资准备工作应当做到材料、设备工具、劳动力、临时便道等全面落实,亦必须服从与保证以上所述施工组织计划的顺利实施。
施工组织计划是整个工程施工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其他各项工作的依据。具体包括选择施工方案,确定施工方法,布置施工现场(施工总平面图布置),组织施工进度计划,调节劳动力分布密度,安排材料机具供应,控制施工设备进场情况,拟定关键工程的技术措施等。把握施工组织计划这个环节,对于加强施工管理和保证工程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现场调查
开工前应当按照设计图纸与资料进行沿线踏勘及调查,把发现的问题与意见逐一标明,联合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进行协商解决,以及提出会议纪要(或会审意见)。勘探和调查的主要内容:
(1)核实工程范围:明确对工程有影响和需要征购的土地、拆迁的各种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确切位置、结构和数量,及相关的公用设施的杆线、管道和附属设施的情况,并且了解以上所述设施和场地有没有可能供施工临时使用。宁波天童司法鉴定中心
(2)知晓沿线填土、挖土、借土的地价和数量。
(3)摸清沿线附近能够利用的排水沟渠、河道,以及这个地区下水道的管径、流向和以往暴雨后的积水情况等,以便于考虑施工期间的的洪水措施。
(4)对于施工范围内的地下管线与地面设施,亦必须认真核实,以及获得可靠资料,在地面标出明显标志,以正确估计在路基的施工、碾压时,对地下管线影响的程度。
【3】施工测量
(1)中线的恢复与标定
从路线勘测施工进场通常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原钉的标志有可能有部分散失或者现场出现了移动。故而,在施工前首先需要进行恢复中线测量,核对设计路线,补桩或者加桩,使各中线完整无缺,以便于准确进行施工放样。恢复路线的中线,必须要依据路线平面图,直线、曲线及转角点一览表、护桩记录等进行核结查找。丢失的桩位应及时采取补测措施。补测转角点桩时,可用延长切线法,交出丢失的转角点桩,以及打钉护桩保护。补侧转点桩时,能够用正倒镜延长直线法重新补测。对施工的难以保留的桩,如加桩、曲线上各点桩,应当加钉予以保护。
(2)水准点的复查与加设
在中线复测后,必须进行高程测量,复核水准点一览表中原设水准点标高和中桩地面标高,以及按照工程情况在较大人工构造物附近、工程集中和地形复杂地段等处增设临时水准点,为了满足施工需要。水准基点应设置在施工范围以外,方便于观测和寻找的岩石或永久建筑物上,或设置在埋入土中至少一米的木桩或混凝土桩上,其标高应当与原水准基点相闭合,符合精度要求。湖北崇新司法鉴定中心
(3)施工中的测量
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对各断面的开挖与填筑情况,常常进行检查,看是不是符合设计要求,注意对中桩标高和断面的观测,以便于及时指导修正。
(4)施工测量中的其他事项
注意复查土石方成份,根据其开挖难易程度分类是不是恰当,不然的话应当予以纠正。地下水、地表水状况以及由此决定的土基干湿状态与设计文件是否一致。对路基土方的数量、质量、运距应实地进行复查。对原设计文件中不合理部分,及时提起修改方案,进行补充测量,提起变更设计文件,报送上级审批,以便于根据修改方案施工。
(5)路基放样
路基放样就是根据施工图和路线中桩断面的各主要特征点,标定出路基的轮廓,作为施工的依据。
①放样的工作内容:
标定出路中心线各桩点的填挖高度。确立出横断面的方向,一般用方向架,(也称十字架)或经纬仪进行。按设计图纸定出横断面上各主要点的位置,如果基中心点、边缘点中心等。
移桩移点:将施工中难以保留的桩位,测横断面方向移设于施工范围以外,并予以保护。
②放样的方法
路基放样的方法随路基类型及施工方法而各有不同。路槽形状、地形起伏变化情况。
清理场地:道路用地范围内一切障碍物,如原有房屋、道路、沟渠、通讯电力设施、给排水管、坟墓等,都应当会同相关部门事先协商,妥善拆迁或改造。因路基施工影响沿线附近建筑物稳固时,应该给予适当加固。在工程施工红线内,凡是妨碍路基施工的树木、灌木原则上应当予清除。成都司法鉴定中心
场地排水:场地排水指的是疏干、排除场地上的积水和地下水,为施工提供正常条件。一般依据现场情况,设置纵横排水沟,形成排水系统,把水引进附近河流、低洼处排除。通常场地排水所有开挖的排水沟(管)与所设计的路基排水系统协调布置,防止重复施工浪费,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6)填方路基施工
为了使填土路段路基达到一定强度与稳定性,在填筑路基时,需要正确处理好基底。在填筑前应该清除地面杂草、淤泥、杂物等,然后选择良好的土方,正确选择填筑方案,确保必须的压实度。对于原地面的坟抗、枯井、洞穴等较大坑洞,应该先把坑底有机物及杂物清除后,分层填土夯实或分层灌砂夯至原地面高程。对于耕地和松土,应该先压实之后再进行填筑。对于洼地,应结合实际情况实行换土等措施,把基底加固后再予填筑。
填筑方式:采用分层填筑法,自下而上逐层填筑、压实。一般按水平方向分层填筑。填土的选择和填筑的规则:填筑路堤的土(简称填料)以采用强度高、水稳定性好、压缩性小,便于施工压实以及运输距离短的土方为宜。在选择土方时,不仅必须考虑土质和经济性,亦要顾及土方的性质是不是合理。通常不含有害杂质的土都可以用作路基用土。不同性质土要分层铺筑,不得混杂填,以免形成水囊或滑动面。各类土层的安排,必须考虑路基工作条件。通常宜将水稳定性好、冻稳定性好的土填在路堤上部。压实质量控制与检查:为确保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在压实施工过程中应经常进行压实工作的控制与检查,以便于及时调整压实工作。通常控制的方法包括有;
①确定压实后要求达到的干密度。用施工用的土类在试验室内用规定的击实试验法求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再按照规范要求确定需要达到的压实度。
②合理选择压实机具,以及按照土质和压实机具的效能,经过试压确定每层填土的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
③压实过程中严格控制土的含水量,让土接近最佳含水量。含水量过大时,应当把土翻开晾晒至理想的含水量再进行碾压;含水量过低时,需要均匀加水到合适含水量再进行碾压。国家司法鉴定人
④在压实过程中,自检人员必须常常检查压实度是不是符合要求。压实度试验方法可以采用环刀法或者核子密度湿度仪法。核子密度湿度仪应当与环刀法、灌砂法等进行对比标定后才可以应用。
⑤每一压实层均应检验压实度,合格后方可填筑其上一层。必要时能够增加检查点数,以避免压实不足处漏检。
压实度评定以一个班组完成的路段压实层为检验评定单元,如检验不合格应及时补压,不要因为等待过久而使含水量变化过大导致压实困难。路基压实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其路床顶面具有整体强度—回弹模量必须满足路面设计要求,但是实测地基回弹模量比较困难,可测试弯沉值代替。弯沉值与土基回弹模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应按路面设计规范规定的公式换算。
(7)挖土方路基的施工:
挖路槽采用机械与人工配合开展,宽度每侧比牙石边宽40厘米,形成的路基纵坡、横坡、中级高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路槽挖好后若发现土质松软、弹簧或含水量过大,在采取必要的降水措施条件下,经过碾压后依然无法达要求的密实度时,应当跟业主、设计单位商处理办法以及办理设计变更手续。路槽挖出后应对路槽土壤取样送试验室做击实实验,取得土壤最大干密度,以检验路槽压实度,检验方法可以采用环刀法,保证路槽质量。中一司法鉴定
(8)路基压实机具的选择及压实
按照土的性质、状态和层厚选择不同的压实机械,用不同的机械压实,其压实效果也是各异。通常情况下,对砂性土,用振动压路机械效果最好,而对粘性土,则以碾压式和夯击式较好。路基土碾压机械的选择可依据规范要求执行,此外压实机具的单位压不应超过土的强度极限,不然的话会引起土基破坏。选择机械时,还应当考虑土的状态,层厚和碾压遍数,以充分发挥机械效率,达到最佳压实效果。压实方法及注意事项:路基土压实是以压实原理为依据,以尽可能小的压实功能获得良好的压实效果为目的。路基压实一定要严格根据操作规程进行施工。碾压方法包括:
①碾压前应该对填土层的松铺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才可以进行碾压;
②压实机具宜先轻后重增长土基强度;
③碾压速度宜先慢后快,最大速度不宜超过4kg/h,以避免土被机械推走;
④碾压工作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小半径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通常碾轮每次要重叠15-20cm,约碾压5-8遍至表面无显著轮印,应当做到无漏压、无死角,保证碾压均匀,并且达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
⑤这个工程路基范围内有大量的地下管线,所以在路基压实施工中还需要注意下列几点:为避免路基范围内沟槽、检查井及雨水口等沉陷,可按规范要求采取相应措施。路基下废旧管、沟、坟、井、雨水口等,应当根据规定密实度填筑,最低密实度不应小于87%(重),90%(轻)。碾压时要特别注意均匀一致,以及随时保持土壤湿润,不得干压,在填土施工过程中,应当常常检查土壤含水量与密实度。司法鉴定的作用